1土壤

以富含有機土者最佳,耕土層約20—30公分為宜。若發生病害,則採三年至五年輪作,一般在栽植水稻後,再植蓮藕最佳,如無病害則可連作

2整地

蓮田之整地大致與水田相同,整塊田必須均平,水深才會一致。灌水維持平均約8—10公分水深,約8—10天左右可栽植。

3灌水         蓮田整地放水

種植後經常維持水深約8—10公分,莖葉繁茂後隨時調節水深,使葉面與水面保持60公分左右距離。並使灌溉水流動,減少溫度上升。

4施肥

第一次於發芽後一星期施用,以後每20天一次,最後一次在花蕾出現之後,所施肥料以硫酸錏為主。

5中耕

中耕(翻土)除草約進行三次,至葉繁茂後停止,以免傷害莖葉。中耕除草或施肥時,先排放田水,工作完畢立即灌水,不可使蓮田有乾涸情況發生。

6疏菜

田間的植株若過密,柄葉繁多,造成通風不良,易生病變。且在採蓮蓬時,容易被遮掩到,致生麻煩;加上葉多也會浪費養分,造成蓮蓬生長不佳。原則上保持一枝葉一枝花,並於採收蓮蓬後,連帶將葉折斷,以增加通風及減少養分浪費。但若以生產藕為主(如石蓮),則不必疏葉,反需多些葉子以充分進行光合作用,有利於蓮藕貯存養分。

7採收

蓮平均1公頃產蓮子3000公斤,實得3000台斤;1公頃產藕12000公斤,約製成藕粉1000台斤。估計1公頃產值約100萬元,1甲約97萬元,1分地約9.7萬元。

甲、蓮子

種植二至三個月後,即進入蓮的採收季,通常是六月到九月。蓮子的成熟與氣溫有關,一般於攝氏25度至30度均溫時,花謝後的第21天已達成熟階段。此時蓮蓬和蓮子末端成褐色即可採收,將蓮蓬剪斷,再剝出蓮子。採收期間,圓粒種三天採收一次,長粒種則每天一次。

乙、蓮葉

在不影響生長情況下,可剪採新鮮完整的葉,經日曬至八、九成乾時,將葉片摺疊後,使葉片向內,蓮柄重曬,完全曬乾就可以收集儲存,可做中藥。新鮮葉子亦可做藥用,唯無法儲存,必須曬乾方可。

丙、蓮藕

根莖或藕條栽植後約120—150天(45個月)可開始採收,北部氣溫較低,約須150180天,主要採收季在八月至翌年的雨季前皆可進行。採收前三個星期開始排出田間的水,使表土乾燥,抑制莖葉生長,促進根莖肥大,此時莖葉已大部枯萎。收穫時以狹長的齒耙挖去有枯葉柄處表土(今皆用機器挖取),即可見藕節,平均長度40—60公分之間。【上述為菜蓮,本地所產蓮藕採收期約在過年前後這段時間。】

8)病蟲害

蓮花為古老之水生植物,野性強病蟲害少,以往栽培管理輕鬆。然經多年連作後,許多病蟲害慢慢立足,族群愈來愈大,而成為重要之害蟲,目前以小黃薊馬(跳仔),有害動物之福壽螺發生之密度最高,斜紋夜盜(黑蟲)次之,其他偶有桃蚜、棉蚜(龜神),條紋天蛾(青蟲)之發生。這些害蟲,早年在蓮花已有發生,只是密度極低無造成危害,忽略了它的存在,經多年密集栽培,問題逐年增加且嚴重,以88年為例,暖冬連續乾旱之氣象,小型昆蟲密度高,4月下旬至8月,經常下雨,其他小黃薊馬之寄主,如豆類、蔬菜、檬果、柑桔、印度棗等,經風之吹動,遷移至蓮園,蓮花葉大如傘,如同給害蟲們一個溫暖的家。

蓮花       薊馬蟲害        種植後即可發現薊馬之成蟲或幼若蟲棲息於葉背以銼吸式口器開始危害,使葉部乾枯無法正常伸展發育,已成熟但尚未黃化之老葉密度達到最高。葉首及葉柄表面常可見褐色疤痕,嚴重時全園呈焦枯之景象,開花期則部份移到花部危害,影響授粉、品質與產量。

蓮花病蟲害防治目前尚無推荐藥劑,經農委會防檢局、藥試所、農試所及台南改良場等單位人員緊急會商提供20%亞滅培可溶性粉劑4000倍,每公頃每次施藥量0.3~0.5公斤、9.6%益達胺溶液1500倍,每公頃每次施藥量08~1.2公升,供緊急防治參考使用,同時可防治蚜蟲。害蟲發生時每隔7天噴藥l次,用動力噴霧器由葉背向上噴,應噴及蟲體棲息處(葉背及花部),噴藥時間以早上露水乾後至午後謝花前為宜,安全採收期均暫訂為12天。鱗翅目蛾類害蟲斜紋夜盜、條紋天蛾,如密度低不需噴藥,密度高時,宜以低毒、安全之生物製劑蘇力菌防治,目前蟲口密度居高不下,宜採共同防治以收事半功倍之效,大家互訂公約一起來防治才能消滅蟲源。為確保來年之蓮花正常生長,採收蓮葉、蓮花、蓮子,剪除枝葉,要儘速燒燬,蓮藕收成後及時整地,進行清園工作,以防蟲源蔓延及繁衍。

除了農藥之外,台南農改場介紹蓮農使用黏蟲板及性費洛蒙等非農藥防治法。黏蟲板為彩色上塗黏劑之方形板,將之固定於竹竿之上,再插於蓮田;性費洛蒙置放於藥     性費洛蒙誘蟲筒   罐中,吸引成蟲飛入後溺斃。

病蟲害包括:

甲、荷縊管蚜

群集於剛出水的捲葉、立葉葉柄和花蕾上,吸取汁液危害。

乙、蓮潛葉搖蚊

以幼蟲潛食浮葉葉肉危害,食成黑褐色的彎曲隧道,極不雅觀。

丙、大蓑蛾、茶蓑蛾、銅綠金龜子、斜紋夜蛾、蕃茄夜蛾食害荷葉與花瓣。

丁、小黃薊馬

小黃薊馬屬小型薊馬,為纓翅目薊馬科害蟲,俗稱跳仔或苔,小黃薊馬卵期5天,幼蟲期4~5天,蛹期14天,成蟲壽命7~14天,一世代約l個月,幼蟲淡黃白色,成蟲體淡黃至橙黃色,前翅基部透明,其餘灰色,體長約0.9公厘,其成蟲及若蟲皆屬雜食性,被害種類多,可危害豆類蔬菜、落花生、草莓、辣椒、甜椒、葡萄、蓮花、玫瑰、非洲菊、蘭花、茶、柑桔、芒果、印度棗、百香果、釋迦、柿子、梨子、檳榔……等。

蓮花種植後即可發現薊馬之成蟲或若蟲群集於葉背開始危害,使葉部乾枯無法正常伸展發育,蟲群以成熟但未黃化之老葉密度最高。薊馬以銼吸式口器吸食蓮花養液,破壞組織,由葉基部向葉柄與葉面逐漸延伸,葉背至葉柄10公分處表面常可見無數褐色小斑點或疤痕,密度高時植株佈滿黑褐色之排泄物,開花期則部分移到花部危害,影響受粉。卵產於葉之組織中,春夏完成一世代約一個月,田間發生以三月中下旬至六月期間密度最高,如無大雨或颱風,連續乾旱,則蟲口數會無限增加,而且傳播能力極強,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傳播數十公里之遙。蓮農噴灑農藥之時,須由下往上噴,困難度相當高,因此無法完全根除,至少一週須噴藥一次,蓮農不勝其煩,最後只好放棄。

戊、斑枯病

6-9月間發生在荷葉上,由以多雨季節發病最嚴重。初期葉面出現褪綠斑點,以後逐漸廣大,使病斑周圍組織壞死,形成不規則的斑點,乾枯後變成淡褐色到深棕色的輪紋狀大塊病斑,導致部分葉綠組織枯死。

己、斜紋葉盜蟲

斜紋葉盜蟲一年可繁殖811世代,成蟲呈黑褐色,幼蟲則是綠色,群集啃食幼嫩葉肉,蓮葉被啃食後僅剩透明薄膜或葉脈。在白河地區,牠比小黃薊馬危害蓮田要早好幾年。

庚、金寶螺(福壽螺)

金寶螺自民國60年代引進台灣後,迄今近30年,不但毫無用處,而且造成了廣大農民莫大的苦難,無論如何防治,都無法消滅牠,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金寶螺為雜食性水生螺類,幾乎見綠就吃,牠會啃食蓮花幼芽或嫩葉,而且抗藥性超強,人們對牠是束手無策,只能消極防堵及撿除。

9)翻株與催延花期

荷花栽植約5年後,地下莖蔓重疊,生長衰退,影響開花,故一定要翻田挖藕。盆栽之荷花,應於每年清明節前後翻盆清泥,一可分莖繁殖,二可更換基質,避免病蟲害與增加養分。

延期開花方式如下:

甲、延至7月下旬至8月上旬再播種,10月上旬可賞荷

乙、將藕條投入水中假植,至6月時方植入泥中,可延後開花約2個月。

催花方式則是將荷種植於溫室淺水中,保持室溫20-21℃,水溫20-24℃,並於夜間加點鎢燈增光。如此做法據實驗所得數據,111日栽植,220日開始增光,320開花。

催延花期是為延長賞花時節,純為觀賞用途。此時並非蓮生長季節,開花率及結果率均受影響,收成並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