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的歷史
(一)蓮花釋名︰
中國荷花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詩經‧鄭風』:「隰有荷華」。蓮花古名荷華、芙蕖、澤芝、水芝(見本草經)、水芸、水華、水旦(見古今注)、玉環、佛座鬚、君子花、水芙蕖(見三才繪圖)、草芙蓉(見采芳隨筆)、君子花(見類腋輯覽)、芙蓉(見楚辭離騷),芙蓉指水芙蓉(見群芳譜),與木芙蓉、山芙蓉有別。另荷花未開稱菡萏,已開曰芙蕖(見爾雅)。
蓮子古稱的,蓮心稱薏,初生地下莖稱蔤,莖稱茄,葉稱蕸。然蓮與荷究竟有何分別呢?蓮花可說是俗名,而學名則是荷花。蓮本名為荷,乃一象形字(亦有人說是形聲字),後因荷之果實在蓬內連生,由連子諧音為蓮子。也因如此,說文解字及爾雅二本字書,都稱蓮為荷之果實。蓮花即荷花,無庸置疑。我們可以說荷花是學名,蓮花是俗名。


(二)蓮花種源與分布︰
蓮花地理分布甚廣,中國蓮除我國外,日本、蘇聯、伊朗、印度、緬甸、斯里蘭卡、印尼、澳洲均有分布。而且早在一億五千萬年前即已在地球上蓬勃發展,從化石來看,蓮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之雙子葉植物之一。有人認為從古至今蓮花沒什麼改變,事實上它隨時代演進而有自然雜交與人工雜交之轉變。
有人說蓮花是西漢末期自印度隨佛教傳入,實際上印度蓮花甚少,主要是睡蓮。佛教中往往蓮花、睡蓮不分,所謂七寶蓮花,其中5種屬睡蓮,2種是荷花。近代古植物學家徐仁教授在印度研究古植物期間,曾親往佛祖講經聖地考察,發現附近沼澤遍生睡蓮,因此傳入中土者可能為睡蓮。
歐洲原無荷花,據說數百年前荷花從印度傳至中南半島,再傳至歐洲,1787年始見歐洲人有介紹東方蓮之文字記載。(此段記載可信度較高)
蓮花原產印度實無證據可言,原產我國之證據則較充分:
甲、徐仁教授於民國43年在青海柴達木盆地發現荷葉化石,距今至少一千萬年。
乙、民國62年,距今七千年前之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荷花花粉」化石; 同年距今五千多年之河南鄭州
「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兩粒碳化蓮子。
以上兩點之時期均比佛教傳入中國還早數千年,就算春秋戰國時代詩經中有關荷花的記載亦比佛教還早。我國三千年前民間已用荷花比喻女性之美,並與蒲草並提,象徵男女之間的愛情。用荷花裝飾生活器皿,早在周代已流行,比荷花的文字記載還早。
荷花在我國南起海南島,北至黑龍江省的富錦,東鄰上海至台灣省,西至天山北麓,除西藏及青海外,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垂直分布可達2000公尺,在秦嶺和神農架等深山池沼中亦有分布,不過在大陸仍以長江流域分布最多。至於台灣蓮種,因台灣屬新生陸塊,沒有本土蓮種,蓮花一為二、三百年前先民由福建傳入;一為數十年前由日本傳入,近年又傳入白蓮,此皆以白河為主產地。初傳入時,因蓮子屬帝王食品,一般貧苦大眾買不起,故當時蓮只供藥用及觀賞,直至五十年代才逐漸以經濟作物栽培之。民國70年代開始,武漢園林科學研究所已成為我國現代荷花品種研發中心,計研發出約70種而引至全國各地栽培。
(三)蓮花栽培史︰
荷花在我國最早是當作蔬菜而從野生引為栽培的,周書曰:「藪澤已竭,即蓮掘藕。」由是可知蓮藕供食已有3000年歷史。我國栽培觀賞蓮的歷史略晚於食用藕,約在2500年前吳王夫差為讓西施欣賞荷花,特在太湖之濱的靈岩山(江蘇吳縣)離宮修玩花池,移種野生紅蓮,這是人工砌池栽荷供觀賞最早之紀錄。但從吳越以後近千年間,荷花多居於沼澤大湖,並贏得上至帝王,下至庶民的廣泛愛戴。隋唐時期人工植荷較為普遍,長安慈恩寺附近闢有供帝王享樂之芙蓉苑,規模宏大。白居易酷愛白蓮,在廬山草堂前種白蓮自娛,從杭州赴南陽任職時攜帶白蓮種藕跋涉3000里,使南荷北移成功。
東晉王羲之『柬書堂帖』云:「敞宇今歲植得千葉者數盆,亦便發花,相繼不絕,今已開二十餘枝矣!」1600年前我國家庭盆栽重瓣荷花竟如此成功,可見當時盆栽技術已相當發達。據「花史」記載宋孝宗曾於瓦盆植荷置於塘中供人欣賞,這種栽培法至今仍被沿用。北宋東京(開封)御街之旁掘溝植荷,為以荷美化街景之先例;明清時代,私家園林多喜挖池堆山,佈置觀荷景點,園主喜種珍稀品種以出奇制勝,如金邊白蓮花、開花若錢之小型荷花等。
清嘉慶年間,楊鍾寶著瓨荷譜,是我國第一部荷花專著,紀錄33種荷花,其中小型者13種,並提出品種分類標準。民國30年代,蘇州文人盧文炳收集了17種荷花品種,其所著『蒔荷一得‧君子吟合編』言道:「缽蓮,亦名碗蓮。」是碗蓮名稱最早之記載。所謂碗蓮,指盆栽蓮花,可在碗裡栽培的微型荷花類型,這是由大型荷花經過缸植馴化,再經雜交選種培育而得。
西元六世紀,北魏農學家賈思勰著『齊民要術』,記有:「八、九月中,收蓮子堅黑者,於瓦上磨蓮子頭,令皮薄,皮薄易生,少時即出。其不磨時,皮既堅實,倉卒不能生也。」賈思勰這種發明為後世選育品種奠定了基礎。
民國38年後,我國荷花栽培進入新階段,民國60年代末,武漢園林科研所和東湖風景區管理局恢復荷花研究,採集種藕68種,其中不少珍品,如「嬌容三變」、「小碧蓮」、「廈門碗蓮」、「娃娃蓮」、「桌上蓮」、「錦邊蓮」等。截至民國72年止,培育出新品種57種,尤其是罕見的天然三倍體「艷陽天」;另亦有新碗蓮之培育,如「玉碗」、「白雪公主」、「小醉仙」、「案頭春」、「粉松球」、「嬰兒紅」等。
武漢地區另有『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研究所』,民國72年,他們以日本荷種及美國蓮,培育出、「滿江紅」、「友誼紅」、「龍飛」、「小舞妃」、「迎賓芙蓉」等觀賞用蓮花。民國74年止,武漢地區共有荷花品種200種。蓮在中國象徵感情的聯繫,因此民國50年代,結合中日蓮種培育出「中日友誼蓮」;民國70年代,結合中美品種培育出「友誼牡丹蓮」,凡此種種,均傳為一代佳話。